close
瞧!台灣新世代 這樣改變世界 瞧!台灣新世代 這樣改變世界更新日期:2011/03/27 15:45 江昭倫 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來,多少青年拋頭顱灑熱血,犧牲生命為國家奉獻,一百年後的新世代青年學生,許多人選擇以他們自己的方式揮灑熱血,繼續轉動和改變這個世界,同樣精彩!很多人喜歡批評這一代年輕人、大學生抗壓力差、做事不積極,但這群大人眼中的「草莓族」世代,卻用實際行動寫下一個又一個豐富故事,為社會、為國家、為不同族群作出貢獻。他們的勇敢逐夢,為台灣的未來創造更多可能性!◎曾雅妮、陳彥博 寫下精采世界紀錄像今年2月,年僅22歲的台灣女子高爾夫球選手曾雅妮在澳洲女子名人賽中奪冠,並登上世界球后寶座,這不僅是台灣選手在主流運動中,首位成為世界第一,更為台灣高球史創下了光榮紀錄,格外具有意義。而目前就讀國立體育大學教練研究所的陳彥博則是用腳及耐力,為台灣在世界留下紀錄。他不僅是台灣首位正式挑戰北極馬拉松極限運動員,也是史上第一位完成南極100公里超級馬拉松的亞洲人,每一次的自我挑戰,他都被迫簽下生死切結書,但陳彥博仍敢於冒險、用生命挑戰極限,追尋自己的夢想。陳彥博說,年輕人手中都握有一把鑰匙,只要有勇氣就能找到屬於你自己的寶藏。陳彥博說:『(原音)夢你所夢、做你所想,夢想它就像是藏寶圖,你永遠不知道夢想世界裡有什麼,每個人都有一把鑰匙,試著不斷去尋找你要的寶藏。』◎大人做不到的事 黃若亭辦到了另外,就讀國立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一年級的黃若亭,因為看了美國前副總統高爾所製作的「不願面對的真相」以及知名旅遊作家褚士瑩從事NGO非政府組織的心得分享,大受感動,從此立志關注環境氣候議題。大學開始,黃若亭就經常參與許多國際重要氣候重要會議活動,包括2009哥本哈根氣候變遷會議、2012墨西哥坎昆聯合國氣候變遷架構公約(UNFCCC)會議,結識許多不同國籍卻志同道合的朋友,一同為環保發聲,並有機會與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委員會(IPCC)副主席凡伊巴瑟雷 (Jean-Pascal van Ypersele)當面建言。黃若婷說,就是因為那一次的碰面,今年台灣舉辦低碳新遠景國際論壇時,才讓她鼓起勇氣再次和凡伊巴瑟雷對方聯絡,希望邀請他到台灣來演講,沒想到對方竟然同意,這也是為IPCC來台最高層級人士,很多人都很驚訝一個學生竟然會認識 IPCC副主席,甚至把他請到了台灣。大人做不到的事,黃若亭辦到了!大人看這一代年輕人,最愛批評他們天真、夢想不切實際,黃若亭希望大人們能相信他們、放手讓他們去實踐自己的理想,畢竟年輕人才是未來的掌舵者。黃若亭說:『(原音)我們這一代的人其實某種程度上會覺得說,只要我們理念是好的,我們做的事情會不一樣。我們不需要大人告訴我們未來要做什麼才會成功,我們也不是為了說將來有什麼某種特別目的,我們就是因為這樣想去做;我相信這些歷程在我們人生中都不會浪費,一定會轉成某種技能或某種歷練,我們會利用這些我們成長所得到,去做更多的事情。』◎一個人 一條路 一片天從小就受到家扶中心與世界展望會資助的池紹華,現在是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四年級學生,因為從小接受別人的幫助,讓他也想回饋社會。他選擇為世展會與家扶中心兒童免費剪頭髮,對象甚至擴及社區老人與養護機構居民,未來他希望能結合自己的醫護專業與義剪,服務更多弱勢族群。高雄醫學大學學生戴裕霖受到連加恩前往非洲行醫的故事所感動,2009年開始了他國際醫療志工之旅。他2度前往印度和非洲布吉納法索進行志願服務計畫,看到了別人的需要,也看到自己未來努力目標。而他的舉動,已經吸引許多同學跟隨他的腳步,踏上參與國際服務工作。空軍航空技術學院飛機工程系二技二年級的劉佳君,從小就愛幫助人,原本唸的是台南護理專科學校,卻不滿足只能幫助來醫院的人;從軍後,有機會參與八八風災救災工作,並善用醫護專業背景,讓她充滿成就感。從高中時候就開始參與社區服務的清雲科技大學學生劉竹芳認為,年輕人可以做很多事,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力量結合起來,會讓這股付出的力量更加倍。劉竹芳說:『(原音)年輕人可以做很多事情,也是不斷豐富自己還有別人的生命視野。你不一定要找跟你找到作同樣的事情的人,可是你要找到跟你同樣有熱情的人。』◎熱血奉獻 一棒接一棒清華大學志工尼泊爾團,每年都會定期前往尼泊爾進行衛生醫療服務,他們承襲學長姐的經驗,一棒接一棒,四年下來陸續教導當地偏遠村落居民基本衛教知識,並建構圖書館、濾水器,甚至教導如何用布製作衛生棉,改善婦女疾病困擾。成員之一的游智詮說,只有長期關注與付出,才可能真正解決當地居民的問題,學生可能因為畢業而被迫離開團體,但經驗的累積與分享,卻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。游智詮說:『(原音)服務是想要做長期的,才會真正對當地有效果,才真正能幫助到當地。一棒接一棒一方面是每個人時間規劃問題,其實我們也有團員做第2次、第3次。我覺得在傳承過程中,其實我們可以把我們看到的問題,然後還有我們不足的地方告訴下一屆,然後他們可以去這方面的準備,做完全的準備給當地帶來最大的成效這樣子。』但志工團體可不只有像清華大學這種單一學校類型,更有跨校組成的團體,像是「夢想之鄒志工團」與「琵亞山工作團隊」,多年來也是一棒接一棒,不間斷為原住民小朋友提供課輔與照護工作。目前是政治大學碩士班學生的郭軒志說,即使是簡單的陪伴,都可能讓彼此的生命變得不同。他說『(原音)本身我們希望讓陪伴這件事情可以讓兩個生命互相祝福、互相豐富對方的生命。』對一個20歲出頭的青年而言,世界的未來才剛開始。這些台灣年輕人卻憑著服務人群的信念與決心,迫不及待在各個角落揮灑自己的熱情,他們代表著許多同樣年紀的青年,憑藉著勇氣發現世界、用愛轉動世界!.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